霜降,是二十四節(jié)氣中的第十八個節(jié)氣,也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(jié)氣。
此時,寒氣漸生,各地氣溫持續(xù)下降,人體容易出現感冒、咳嗽、腹痛、腹瀉、關節(jié)疼痛等不適,需做好防寒準備。
民間有諺語“一年補透透,不如補霜降”,可見霜降時節(jié)的養(yǎng)生保健尤為重要。
霜降養(yǎng)生,應牢記“三忌三宜”。


霜降飲食調養(yǎng)宜平補,要注意健脾養(yǎng)胃和調補肝腎。只有脾胃的消化和運化功能足夠強,進補的東西才能真正為人體吸收和利用。
中醫(yī)認為,山藥,芡實、栗子等都是此時節(jié)健脾進補的佳品。另外,薏米、紅棗核桃仁、扁豆、黑豆、牛肉、兔肉等性溫而不燥的食物也宜常食。
霜降時節(jié),天氣漸入冬寒,人體關節(jié)部位最怕受涼,腰腿痛等疾病也極易發(fā)作,平時大家可以加強膝足關節(jié)的保健。
每日晨5~7時,平坐,伸展雙手攀住兩足,隨著腳部的用力,將雙腿伸出去再收回來,如此做五至七次,然后牙齒叩動36次,深呼吸10次調勻氣息,津液咽下9次。
運動方面,可選擇輕松平緩、活動量不大的運動,如慢跑、散步、登高、太極拳、恬淡疏肝調息操等。可采用走跑結合法:運動前先做5-10分鐘的伸展運動和柔軟體操熱身,運動以微微出汗、不覺疲勞為度。需要注意的是運動后不要突然停下,繼續(xù)慢步行5分鐘。
高血壓患者避免早晨7點之前運動,最好在上午10點以后外出或在室內運動。
因仍處于秋季,秋燥傷人、耗人津液,容易出現口干、唇干、鼻干、咽干及大便干結、皮膚干裂等癥狀。
肺喜潤而惡燥,太過于干燥的環(huán)境,肺功能就會受到影響,所以霜降過后防燥,滋陰生津就特別重要。
此時,也是慢性支氣管炎容易復發(fā)或加重的時期,應多吃一些有潤肺作用的水果和蔬菜。
預防秋燥的方法有很多,大家可適當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、可潤燥的食品,如秋梨、百合、蘋果、洋蔥、白蘿卜等,可以起到清熱、化痰的作用。
此外也可在醫(yī)師指導下,選用一些宣肺化痰、滋陰益氣的中藥,如人參、沙參、西洋參、川貝等。
日常起居要早睡早起,能使機體津液充足、精力充沛。
臟腑氣機在深秋以“收斂”為主,功能低下,生機內藏,人體精神情志趨于抑制,思維遲緩,活動減少,容易出現抑郁情緒。
長期情志不高對肝臟的損害尤其之大,不利于肝氣的疏泄。而肝氣不舒,人體的氣機不暢、郁結,五臟六腑都會跟著不舒服。
霜降時要注意養(yǎng)心,保持心態(tài)平和??梢?/span>登高望遠,多看些愉悅的電影,聽一些歡快的音樂,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娛樂活動等,心胸隨之開闊,郁悶之氣也就散了。
霜降前后,皮膚的新陳代謝水平開始下調,汗腺分泌減少,容易出現皮膚干燥、過敏、瘙癢等不適,切記做好保濕。
在日常洗護的時候,應盡量選擇溫和的洗面奶,不含酒精的化妝水,滋潤但不油膩的面霜,洗澡后使用保濕效果好的浴后乳液,暫停使用磨砂膏,以保證皮膚的滋潤。
霜降是由秋到冬的過渡階段。此時晝夜溫差變化增大,氣溫驟降,寒邪凝滯,使得氣血運行不暢,人體肌表也會因難以適應突然的溫差而更易受寒,也因此更加容易生病。所以,霜降后要格外重視保暖。
此時養(yǎng)生需要天人合一,借金氣肅降之大勢,使陽氣內收、精氣斂藏。
俗話說“百病從腳起”,人們尤其應當注意腳部保暖,不要穿船型襪或者薄襪,改穿能蓋住腳踝的長襪。
添衣與否應根據天氣的變化來決定,不宜添得過多,以自身感覺不冷為準。建議多備幾件秋裝,做到酌情增減,隨增隨減。
更要注意肩膀,腹部、背、肚臍等較容易受涼的部位的保暖,不要穿露肩衣服,晚上睡覺也要蓋好被子。
END
來源:健康河南、人衛(wèi)健康、中國中醫(yī)等
編輯:宣傳科
(聲明:“濮陽市人民醫(yī)院”微信訂閱號刊載此文,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及時與我們聯(lián)系,我們將及時更正、刪除或依法處理。)